• 回到顶部
  • 020-83827916
  • QQ
  • 微信二维码

CNAS L10541

文检专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浅议

      作者:谢维军

         实施规范化管理,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以作为规范我们的行动准则,目的在于保证鉴定质量,使相同材料的鉴定结果,不至因人、因时不同而改变,同时它也是文检人员的一道“防火墙”,防止因规则不清而导致的各种纠纷。目前,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警务规范化建设总体目标,以现行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执法规范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进一步统一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文检技术规范,改进技术管理,使文检专业的规范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提高了文检物证鉴定水平。

         但是从标准化建设角度看,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在鉴定工作中,存在各地接办案程序不统一,受理案件的要求,对检测样本的条件不一致,对物证检验如书写时间等的鉴定方法、检验条件要求无明确规定等等;对标准化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现有规则相对单一,未能形成完整体系,本文就有关文检标准化建设问题提出个人浅见,权充引玉之砖。

         一、标准及其特点 

         (1)标准的定义及组成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GB3935.1-83),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综合各种日常办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重复性的工作程序、物证检验方法、仪器操作程序、鉴定文书等提炼出来,进行规范,形成通用的规则、范例,经行业主管机构批准报国家标准委员会备案,形成标准文献,这些标准发布、实施,成为具有约束力、共同遵守的准则和收据。笔者认为文检专业标准不仅仅是技术标准,它应包含四大类内容组成,标准层次的排序,分类以下:

         1、基础标准

         1.1技术术语、代码,

         1.2标记符号、标点、数字、计量名称

         1.3文件物证、笔迹特征分类

         1.4特征标记方法

         1.5鉴定文书类别及制作规范

         2、检验方法标准

         包括特征比对法、言语识别、仪器(化学、物理)检测法

         2.1拉曼检验分析方法

         2.2显微观察检验分析方法

         2.3视频光谱

         2.4言语识别

         2.5色谱检验法

         2.6压痕显现法

         2.7化学反应法

         ......

         3、工作标准

         3.1仪器操作规范

         3.1.1文检仪显现传真件模糊记载操作规程

         3.1.2压痕仪显现笔痕操作规程

         ......

         3.2检验程序规范

  笔迹检验标准等

         3.2.1正常笔迹检验

         3.2.2非正常笔迹检验

         3.3案件受理程序

         3.4文件物证、样本提取收集

         4、管理标准

         4.1物证收、发与保存

         4.2鉴定文书复核与审批

         4.3鉴定文书归档(纸介质、电子文档)标准

         4.4物证、样本建档标准

         4.5实验室管理规范

  ......

         (2)标准的特点

         标准具有通用性、规范性、强制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也就是说标准的适用范围要广,所用术语、工作流程明晰、检验方法科学,报表文书格式统一,强制性可概述为:规则之内被允许,规则之外则禁止,从而使工作质量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效益。

         二、标准的作用 

         (1)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某国文检学会,通过制订文检标准,以此作为认证文检人员及实验室依据,从而约束政府部门和私人机构文检人员的行为,保证鉴定质量。学会广泛吸取各国文检员参加,希望成为一个国际组织,其制订的标准有可能成为一种国际标准,这样一来收取的会费、认证等费用非常可观。

         (2)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随着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普及、完善,网上办公、审批等工作已逐步开展,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在系统设计阶段,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约束。例如在串并案联网查询时,某系统中锁心、锁蕊、锁芯三种用法都有,因此查询统计时无法获得准确统计数字,最后只得上门了解,因标准的问题导致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其造成的损失不容低估;

         (3)保证办案质量

         在实际办案中,存在着接办案程序不够完善,在检材、样本的是否依照法定程序收集,例如将一些非正常途径提取的材料送检,还有将未核实书写人的材料当做嫌疑对象笔迹样本,使用鉴定文书术语、符号不规范,等等,这些看似与检验技术无关,实际上严重影响了办案质量,由于办案程序错误,甚至可能出现鉴定结果是正确的,但却是一个错案。同样的受案规则、鉴定条件、检验方法、文档格式,有助于保证相同的检验材料,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鉴定都能获得同样的鉴定结论;

         (4)是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科技管理的基础

         规范的鉴定文档格式,便于制作模板,计算机自动化生成鉴定文书、电子文档保存、网上接办案、审批、文件的交换,将使文检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降低办案成本;在科技管理中,要确认鉴定人是否具备鉴定水平、实验室是否具有相应资质,因此要求对文检鉴定人员及实验室进行能力认证,这种资质认证需要文检技术标准作为评判的依据;

         (5)自我保护的“防火墙”

         清晰的工作程序、检验方法,使文检员有据可循,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保障文检员免被与工作无法事务的干扰。 

         三、如何做好文检工作的标准化

         (1)文检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行政事务工作,是一项组织严密、技术要求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由编制标准的相关单位牵头,组织各级文检部门共同参与,通过组织调研,获取不同地域、条件、需求信息,如鉴定文书归档的要求,涉及到各地经济差异,因此在标准的设定上要考虑实际承受能力的问题,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研究制定统一的、系统的、科学的鉴定工作规则,形成完整的体系,组织、培训相关人员分享撰写。

         (2)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在制定标准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例如对文检术语名称确定、术语定义的界定,涉及到文检学中对物证的分类方法的研究,在确定物证检验方法的标准,也同样技术研究的基础,如朱墨时序检,有目测(特征)法、普通显微观察法、三维立体显微观察法、扫描电镜法等,究竟什么样的物证需要什么样的检验法?该检验法应如何操作、判定?这些标准的制定,需要我们通过开展相关文检技术科研来回答;

         (3)标准化工作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及时根据文检技术的发展、工作实际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制定-实施-修订-实施......的工作流程。

 

(原稿刊于《刑警&科技第六届全国文件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年份:2004.9)